陳冲:房市信用管制 慢了
2021-03-24 01:14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/台北報導
·
陳冲
對於近期財政部房地合一2.0,以及央行加碼選擇性信用管制,陳冲認為,國內房價漲勢,從2000年以後就開始緩步上升,央行在2000~2010年間就應該採取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,但卻晚了十年,直到2010年才實施,房地價格已積重難返,因此,「現在政府推出的措施都是對的,只是時機不對、力道不足,只是補洞,效果恐怕很有限。」
至於政府是否應課徵「囤房稅」,陳冲曾撰文指出,社會上一直主張以增稅手段,加重非自住型投資客資金成本,分別從交易稅(奢侈稅後廢止併入房地合一稅)、所得稅(房地合一稅、加強查稅例如預售屋紅單轉讓交易所得、短期頻繁交易的房地交易所得等)到持有稅(房屋稅及地價稅)。
陳冲說,政府在2014年調高房屋稅,同時又放冲一個家庭合計三戶以內,仍得適用自住稅率,減弱了打擊力道,但地方政府調高民眾自住的房屋稅及地價稅,產生頗多民怨及用法爭議。不少專家舉辦研討會或論文發表,指陳房屋稅已失控,近年來房地稅大幅增長與超收,也是對民眾消費能力的挫傷,轉而影響經濟成長。其實稅賦負擔最容易轉嫁,反而推升房價,抑制效果不佳。
對於近期國際金融情勢,陳冲說,史上最大量化寬鬆造成的通膨問題值得擔心,美國為紓困放出1.9兆美元資金,若處理不好,對美國影響很大。去年因為疫情,美國已湧現1.6兆美元的超額儲蓄,一旦疫苗施打半年後證明有效、消費行為恢復正常,超額儲蓄加上紓困放出的1.9兆美元,巨額資金流動造成的影響(指通膨),會更明顯,各國央行也繃緊神經、審慎應對這個問題,盼盡量能減輕衝擊。